(本文作者赵伟,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年初以来,经历了2年多的长牛后,债市持续调整,市场分歧也在明显加剧。当前债市投资中有哪些“盲点”,2025年债市投研框架或将如何修正?本文分析,供参考。
(一)近期债市“新变化”?长牛之后步入调整,市场情绪较为“纠结”
近些年,债市长牛“气贯长虹”;2023年以来,利率下行速率快、曲线平坦化等特征明显。1)利率下行迅猛,下行幅度、速率仅次于2013年的行情;2)收益率曲线平坦化,2023年1月以来,10Y国债利率下行94bp、远大于1Y国债的53bp;3)利率走势与基本面阶段性背离。
本轮债牛的背景是经济增速与政策利率的下移,叠加“资产荒”。1)2023年2季度至2024年4季度,我国GDP增速由6.5%下降至5.4%;2)同期,MLF利率从2.75%下行至2.00%;3)地产市场持续调整下,超额储蓄多涌入了理财与债市。
年初以来,债市出现显著调整,近期市场分歧在明显增加。1月6日至3月14日,10Y国债利率由1.60%大幅上行24bp至1.83%。中长期纯债利率型基金久期中位数明显压降,同时,债券市场久期分歧度也由0.37大幅走高至0.51,分歧度处于近3年92%的较高分位数。
(二)债市投资“盲点”?长债市场或已步入震荡期,前期极端配置潜藏风险
“盲点”一:海外经验显示,长端利率跌破2%之后,多数会进入数年的震荡市状态。以史为鉴,发达经济体10Y国债利率从3%回落到2%平均用时2年,从2%回落至1%平均用时4年。“2%”成为分水岭,是政策利率下限、期限溢价补偿与资产配置行为转变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这一期间,债市调整不以政策利率的收紧为前提,一旦经济或其他市场逻辑走顺,债市就容易受到冲击。历史回溯来看,步入震荡期后,海外10Y国债利率反弹时长的中位值为1.1年、高点中位值为2.8%。基本面企稳向好或权益市场大涨,都有可能催化这一反弹。
“盲点”二:市场配置行为前期已较为极端,而忽视了一些潜在的影响因素。2022年以来,市场对长期问题的担忧开始主导资本市场定价,至2024年配置行为已非常极端。2022年之前, 10Y国债利率与全A的股息率之差,大部分时段在1%-3%间震荡,0.5%-1%是市场绝对底部;2022年起规律被打破、指标一路下行,2025年1月10日,甚至一度倒挂至-0.9%。
(三)债市框架“再修正”?关注“再平衡”,多从资产配置角度思考投资策略
“924”以来政策底一再夯实,经济也涌现出更多积极信号;对经济的过度担忧或逐步消退。政策面,两会明确GDP目标为“5%左右”;相较过往,当前宏观政策更强调锚定目标、动态调整。基本面,基建扩张已在提速,“超额储蓄”的释放、消费领域“供给修复”也有望延续。
资产配置“再平衡”,对债券市场的冲击开始体现。春节以来,Deepseek横空出世,通过产业突围逻辑带动风险偏好改善,股市或已逐步具备牛市基础。当下,海外资金已开始考虑“重估中国”;全球权益市场间“再平衡”的加速,或与国内股债间“再平衡”相互印证加强。
资产配置“再平衡”或刚启动,债券市场投资多从资产配置角度思考策略。截至3月14日:1),混合型基金股票持仓比例为70.5%,处过去3年以来25%的分位数。2)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1.83%、仍远低于高分红股票指数3.35%的股息率。这类指标向中枢状态的回归仍有一定距离。
风险提示
地缘政治冲突升级;美国经济放缓超预期;国内政策变化超预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