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首次亮相!湖北发现的10个新物种原来长这样

时间:2025-05-20 11:52:00

瓢虫、甲虫、鱼类……我们在生活中常常见到这些“小精灵”,但是以下几位新朋友,你一定没见过。

5月20日,湖北省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在随州举行。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湖北全力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2024年完成神农架林区、丹江口市、巴东县等7个县(市、区)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评估试点工作,发现新种10种(昆虫4种、鱼类6种),发现湖北省新记录物种67种。从幽深的原始森林到蜿蜒的长江流域,这些“自然界的隐藏居民”正为湖北的生物多样性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新种档案:湖北的“自然宝藏”

奇特方瓢虫

发现地: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独特之处:体表布满细毛,头壳黄色但两眼间有一大黑斑,头部与黑色身躯形成鲜明对比,鞘翅末端泛着棕色的光泽。这种瓢虫不仅是昆虫界的“颜值担当”,更是生态平衡的重要调控者。

中华细腰长朽木甲

发现地:神农架潮水河保护站

独特之处:前胸背板两侧基部的凹陷、双裂的跗爪,以及雄性特殊的生殖器结构,让它成为拟步甲总科中的独特存在。

凹缘花甲

发现地:神农架东溪保护站

独特之处:鞘翅光滑,头部和前胸密布褐色刚毛。雌雄个体在体色和腹部特征上差异显著,为花甲属分类研究提供了关键线索。

神农污波纹蛾

发现地:神农架林区

独特之处:翅面黑褐色斑纹中点缀着白色斑点,生殖器结构独特。与近缘物种的显著差异,让它成为鳞翅目研究的新焦点。

寡枝薄鳅

发现地:长江流域宜昌段

独特之处:纤细如柳叶的体型,体表星点斑纹宛如水墨画。作为长江鱼类家族的新成员,它的发现揭示了淡水生态系统的丰富性。

荷马条鳅

发现地:神农架林区、巴东县

独特之处:体型修长如梭,体侧分布着独特的暗色条纹。栖息于山涧溪流中,对水质变化极为敏感,是评估淡水生态系统健康的“天然指示器”。

短须山鳅

发现地:巴东县

独特之处:吻部短小圆钝,体表覆盖细密鳞片。这种小型底栖鱼类常隐匿于岩石缝隙中,其独特的生存策略为研究山地溪流生物适应性提供了新视角。

鱲属新种

发现地:神农架林区

独特之处:通体银灰,背鳍边缘泛着淡蓝光泽,游动时如一道流动的金属光影。

拟鲿属新种

独特之处:头部扁平,口部宽大,体侧密布不规则斑点。这类底栖鱼以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是维持水域食物链平衡的“清道夫”。

高原鳅属新种

独特之处:适应高海拔冷水环境,体表光滑无鳞,尾部肌肉发达。其独特的生理结构为研究鱼类高寒适应机制提供了珍贵样本。

湖北的生态“成绩单”:守护生命的多样性

近年来,湖北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成效显著:

物种家底丰厚:全省记录高等植物6292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878种,其中国家级保护物种超过300种。

珍稀动物复苏:长江江豚监测到94头次,神农架金丝猴数量突破1600只,石首麋鹿从64头繁衍至3800头,“湿地明星”青头潜鸭和黑鹳的分布范围持续扩大。

保护网络覆盖:33个县域启动或完成了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守护了80%以上的物种。

千年古银杏的启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随州的308株千年古银杏,是全球最密集的古树群落。它们不仅是“活化石”,更是当地人世代守护自然的见证。湖北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古树象征着传统生态智慧与现代保护行动的融合。目前,湖北正通过落实“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将本土经验转化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典范。

万物同源,山水共融。保护生物多样性,从关注开始,从行动延续。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