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济宁:拓宽项目审批快速路,助力工业经济加速跑

时间:2025-05-21 11:36:00

4月2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塑强‘民事无忧·企事有解·政事高效’服务品牌”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1场)。介绍济宁市工程项目审批服务工作有关情况。
权威发布|启动六大攻坚行动,助力济宁工程审批“高效办成一件事”

济宁市坚持开展“挂图作战”、一线问需,深入项目送政策、送服务,全力助推重点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达效。实施标签化管理,精准施策加速推进。市县一体组建行政审批保障专班,推行“领导包保+专人导办”模式,对省市重点项目保障责任落实到人。优化工程审批系统项目标签化管理功能,实现对项目的精准识别、分类管理,以图例展示项目建设进度、关键节点等信息,通过挂图倒排工期、强化责任落实,确保项目有序推进。深化流程再造,推进建设项目“高效办成一件事”。推行“建设项目开工一件事”“水电气暖网联合报装一件事”等工程建设领域“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11项,实现“一类事项、一窗一网、一次办好”,一般工业项目从立项到开工审批用时压缩至28个工作日,缩减申请材料40%以上,缩短办理时间30%以上。勇于改革创新,推动工业项目审批便利化。创新租赁土地办理工业项目手续,允许承租人以“出租人同意书+土地租赁合同”办理从立项到验收全流程审批手续,解决以往租赁企业因土地权属问题导致的审批难题。探索“工业厂房用途变更一件事”改革,围绕闲置厂房转型利用难点,以“功能优化、产业赋能、绿色发展”为原则,研究制定“正面、负面清单”和“5年过渡期不变”政策,允许工业厂房在约定范围内兼容文化展览、创意办公、体育健身等功能,盘活闲置资源,助力产业转型发展。


聚焦产业链服务

以增值服务推动产业链补强补长


“一次办好”专窗工作人员正在为市民服务。来佩瑾 摄

济宁市作为工业大市,拥有15条标志性产业链和36条重点产业链,覆盖38个工业行业门类。为全力保障优势产业强链壮群、市场主体培优育强,我市推行“一链一策、项目易办”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打造政务服务新生态。编制“一链一策”涉企服务事项清单。聚焦全市15条标志性产业链、36条重点产业链,逐条梳理产业链服务事项,制定涉企服务事项指导目录,明确事项服务对象、服务流程、实施层级、办理渠道、工作标准,形成条目式、清单化的服务指南,打造定制化、套餐化、模块化的涉企服务“产业链”场景,一站式提供政策推荐、咨询、解读、申报等政策服务,推动政策精准直达、服务便利获取,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全流程服务。构建产业链帮办服务机制。依托市县项目管家服务团队,聚焦专业精神和专业能力,建立熟悉产业链和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各项政策、审批流程的“产业链服务专员队伍”。围绕产业链企业、项目需求,全力拓展线上线下帮办代办服务体系,加强项目跟踪保障,提升帮办代办响应率、解决率,力促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深化拓展增值化服务。以企业获得感为“第一标尺”,树立“无事不扰,有呼必应”服务理念,完善集约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健全涉企服务领域难点堵点主动发现机制,设立企业诉求兜底服务专窗,针对企业办事过程中遇到的无处受理、无先例办理等个性化诉求,建立兜底服务机制,实现问题受理、转交、办理、督办、反馈、办结全流程闭环管理,解决企业个性化需求。


聚焦园区服务

以集成服务打造“15分钟政务圈”


市民在“高效办成一件事” 专区体验政务服务

依托全市“1+14+7”的园区体系,以产业园区为服务保障载体,推动涉企服务事项下沉园区,打造“家门口”的审批服务新模式。升级园区企业服务站。综合产业园区功能定位、规模大小、企业特点等情况,设立企业服务中心,暂不具备设置企业服务中心条件的园区,因地制宜灵活设置服务驿站、企业会客厅等,集园区介绍、商务洽谈、政企交流等功能于一体,提供项目前期咨询、企业入驻服务、投融资服务、市场拓展等全方位的服务。搭建线上产业园区服务专区。在市县政务服务网开设园区服务专区,集成项目服务、法治服务、政策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用工服务、科创服务、金融服务等园区政务服务事项在线申报、进度查询、结果反馈等功能模块,整合涉企事项服务入口,在线提供“批前辅导”服务和在线办理各种业务,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园区事网上办”“园区事自助办”。推行“园区事园区办”。根据各园区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链或特色产业集群,梳理个性化服务事项清单,推动清单内事项进驻园区企业服务站,提供“一站式”服务。编制涵盖6大类70份政策文件、涉及19类事项的项目审批手册,制作标准化办理规程,建成“全事项、全过程、各环节”相互配套协调的标准体系,做到同一事项、同一标准,实现园区产业在“家门口”享受“同质服务”。


来源:济宁日报
编辑:张墨盈
审核:冯雯雯、苏富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