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城乡融合进行时】以创新织就城乡共治新图景——金昌市推动治理联动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综述
时间:2025-04-05 12:35:00
城乡融合发展,不仅要求要素融通,更是一场涉及更广范围的治理变革。
金昌市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积极探索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路径、新模式,纵深推进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增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和韧性,通过“村居融合”、“六村”治理、“1456工作法”等创新实践,探索出一条兼具效率与温度的基层治理新路,让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城乡融合的难点,在于如何让“村民”与“市民”共享发展红利。金昌市着力打造城乡社区互融共建模式,在全省率先开展“村居融合”改革,探索建立进城农民户口“双登记”制度,让城乡要素流动更顺畅、服务更均等。“现在,我既是农村人,也是城里人!”家住金川区广州路街道天源里社区的沈玉桂指着户口簿“双登记”页笑着说。沈玉桂原是金川区宁远堡镇高崖子村的村民。近些年,随着城乡融合的推进,她所在的高崖子村辖区范围已完全纳入金昌城市规划区,村民们也全部搬上了楼房。2018年,金川区成立广州路街道天源里社区,将高崖子村区域全部纳入辖区范围之内。但是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同一个小区,由村和社区两套机构管理,服务功能发生重叠。从2022年起,金川区按照“五融合三不变”的工作思路,在高崖子村和天源里社区试点推行“村居融合”改革。通过组织机构、阵地建设、户籍管理、公共服务、社区治理融合一体,村级建制、涉农政策、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保持不变的思路,探索出了一条城乡融合推进基层治理的新路径,促使社会治理服务、村民保障、村级组织经济职能、村民居民文明交流融合等水平不断提升。如今,在天源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门前,还挂着宁远堡镇高崖子村联合委员会的牌子,而和沈玉桂一样的村民们户籍也实现了“双登记”——既保留了原来高崖子村的住址,也有现在城市社区的住址。这意味着他们既是村民,享有土地承包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各项惠农政策,还多了一重“居民”身份,享受上了城市居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政策,而且两相交叉“就高不就低”。此外,在融合过程中,按照群众意愿,村和社区的阵地也被重新整合规划,居民不仅可以享受一站式办事服务,而且活动空间显著扩大,功能室设置更加丰富,居民幸福感、满意度明显提升。更为重要的是,“村居融合”理顺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工作框架和工作体系,使得村组织能够集中精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有效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和村民收入。金川区宁远堡镇西坡村与相邻城市社区推进“村居融合”改革,按照阵地建设、户籍管理、公共服务、文明创建融合一体,村级建制、组织机构、涉农政策、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重点区域和重点人群管控渠道保持不变的思路,设立党群服务站、党员活动室、居民议事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及办事窗口,社区承接办理临时救助、医疗救助、低保等公共服务事项,基层治理服务、村民服务保障、村集体经济发展、城乡居民交流融合等水平得到提升。永昌县探索推进河西堡镇鸳鸯池村与金河路社区“村居融合”改革工作,围绕“五联五融一结合”的村居互融共建模式,进一步推进村居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党群服务中心、公共服务阵地、管理网格实现融合,镇级带动村居、基层网格员全员参与社区文明创建和基层社会治理。从“物理融合”到“化学反应”,金昌的村居改革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制度设计,让村民“进退有据”,城市与乡村打破壁垒,真正成为命运共同体。如果说“村居融合”打破了城乡空间壁垒,那么“六村”治理机制则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久动能。走进金川区宁远堡镇中牌村,干净的农家小院、宽阔的柏油马路、整齐的温室大棚与远处的祁连雪山相映成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生活画卷正在这里绘就。近年来,金川区中牌村探索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按照以规建村、产业兴村、民主理村、道德润村、依法治村、组织强村的“六村”建设思路纵深推进乡村振兴,打造“省级示范村”“全国文明村”。以规建村。村党组织按照先规划、再建村的思路,将原来散落在田间地头的破旧农宅,全部纳入靠近城区的区域集中规划建设,统一配套水电路绿和文体设施,率先接入农村污水集中处理管网和水冲式厕所,实现荒滩变新宅、旧宅变农田、村庄变社区、村民变市民。产业兴村。坚持能人带头、企业带村,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临城商业和劳务产业,建成集采摘体验、冷链物流于一体的日光温室基地,村民分类就地就近就业,村级党组织和相关组织抓好方向引领和服务保障,实现村级集体收入和村民收入双增长,村民事业和村上事业双发展,2024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911元。民主理村。坚持村上的事村民说、百姓的事百姓说,建立健全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充分尊重群众意见订立村规民约,设立协商民主议事厅,划分网格及时收集社情民意,将关系本村发展的公共事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操心事及时纳入议事厅议事范围,全面推行协商民主议事,根据议定结果,由村级党组织牵头抓好落实,让村民真正成为村级管理事务的主事人。道德润村。在村级党组织的引领下,设立孝善基金、创建“好媳妇先锋队”,组织开展节日文化、婆媳互夸、道德信贷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推行家庭文明积分,开展年度星级文明户评定,敲锣打鼓为星级文明户送上荣誉证书、挂上荣誉牌匾,春风化雨、榜样引领,培育勤劳尚学良好家风、团结奋斗文明村风、崇德向善淳朴民风。依法治村。立足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积极争创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设立综治中心,准确掌握社情民意,调解处理矛盾纠纷。建成中牌小史记忆展馆、清风长廊、法治长廊,常态化开展普法活动,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实现风气纯正、和谐稳定、平安幸福。组织强村。高度重视建强村级党组织,创新构建“四委一社”(村党支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社区工作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村级组织架构。村上设立村务公开栏、便民服务中心,建成幼儿园、互助老人幸福院、文明积分兑换超市和“中牌e村”微信服务平台。村级组织和村民紧密联系,在发展上跑前引领、在服务上跟进保障,精心呵护“一老一小”,大力支持年轻人拼搏创业,充分调动全村各方面力量,共同推动村子迈上乡村振兴的崭新道路。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党建引领下的系统治理。中牌村的“六村”治理智慧,正是金昌以治理协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缩影。全市212家链主企业和龙头企业实现带镇带村全覆盖,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23年的33.16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45.4万元;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覆盖率达到93%、85%;拆除破旧房屋3149院,新建农宅3061院,完成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4469户,金川区全域、永昌县城中村供热供水等基础设施与城区实现同网同源互联互通,建成省市级和美乡村15个、乡村建设示范村55个……如今的金昌,越来越多的乡村正在蝶变为集现代治理、产业活力与文明新风于一体的和美乡村。面对城乡社会治理的碎片化难题,金昌创新推出“连心促治理”1456工作法,让群众“话有处说、苦有处诉、理有处讲、事有人办、难有人帮”,构建起全域覆盖、高效响应的治理体系。 “我认为应该增加一些电动车充电桩”“要是能安装监控设施就太好了”……在金川区滨河路街道龙云里社区“连心促治理”定期会上,街道、社区、物业方面负责人以及居民代表围坐在一起,共同商讨小区电动车规范管理的问题。“连心促治理”1456工作法是金昌市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创新实践。“1”指一个工作主体,即社区党委;“4”指随时说、上门问、特殊报、定期会4种方式;“5”指优社区环境、便民生服务、育社区队伍、促组织建设、提治理效能5项内容;“6”指当场即办、干部领办、街社联办、单位帮办、提级直办、协商议办6种办理方式,让基层治理有力度更有温度,切实解决关乎居民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事项,实现协商聚力、排忧解难、助推治理的效果,构建起“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社区治理新局面。民有所呼,我必有应。金昌市全面推行“连心促治理”1456工作法,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引导居民群众主动参与基层治理,通过“随时说、上门问、特殊报、定期会”等方式,广泛搜集社情民意,精准把握居民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聆听诉求、解忧纾困,绘出社区治理“幸福图”。“社区每个月把大伙召集起来,有各方面的问题都可以进行反映,社区领导给我们解决,我觉得这样的形式非常好。”龙云里社区居民马国成说。融合之路,民心为基。金昌用治理创新回答了城乡融合的时代命题,2024年,全市城镇化率达80.5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一幅“城市有乡村的诗意,乡村有城市的便利”的图景渐成现实。站在新的起点,金昌正以治理融合为笔,书写着城乡共生共荣的新篇章。(图片均为资料图)记者:刘欢欢
来源:镍都金昌客户端
编辑:柴纳敏
责编:闫 瑾 刘欢欢
审核:马丰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