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薛凯桓】
4月17日,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开启华盛顿之行。在美欧贸易谈判几乎毫无进展的情况下,外界也寄希望梅洛尼能够让特朗普有所松动。
而在此前的4月14日,欧盟表示将对价值210亿欧元美国商品征收的报复性关税,推迟至7月14日实施,以便留出时间与华盛顿谈判。
这个态度,和4月1日冯德莱恩誓言要对美国25%汽车关税和“对等关税”实施“强有力的报复”,形成鲜明对比。
大概欧洲的策略就是:他强任他强,我随他摇摆。
然而结局也不出意料:根据彭博社15日的报道,欧盟与美国的谈判几乎没什么进展,美国对欧盟征收的大部分关税不会取消,包括在90天内暂降为10%的20%对等关税,以及针对汽车和金属等行业的其他关税。
特朗普这场关税战,不仅仅只是加了关税那么简单,而是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将对全球贸易造成打击。对于欧盟来说,这也是一个特别的考验。不能排除特朗普通过关税牌试图分裂欧盟的可能性,特别是俄乌战争仍在持续的今天,特朗普大打关税牌显然还会对局势造成令人意想不到的冲击。

不排除特朗普用关税离间欧盟的目可能性
分而治之
4月9日,欧盟对等宣布对美国进口产品采取征收25%关税的反制措施。看起来欧盟似乎终于下了一次决心,要与特朗普的关税大棒进行斗争。然而,欧盟的情况实际上比较复杂,看似团结一致的欧盟,内部的忧患还远远没有解决干净。
一向被人批评“一盘散沙”的欧盟,在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挥下后,又一次不出意外地被人为分化成了两个派别。
首先,欧盟内部声量最大的还是对特朗普恶感很足的建制派,这一派别以法国、德国等发达经济体为代表。德国副总理罗伯特·哈贝克的表态非常强硬:“正如我所理解的,唐纳德·特朗普会在压力做出了让步,因此合乎逻辑的是,他应该感受到压力。这种压力应该来自德国、欧洲,与其他国家结盟,届时我们将看看,谁在这个摔跤比赛中谁更强”。
法国总统马克龙也同样强硬,他认为欧盟对特朗普的反制行动“不会排除任何可能性”,并且“所有工具都在桌上”。在法德的支持下,欧盟委员会也同样持强硬立场:“我们已准备好回应。我们已经完成了应对钢铁关税的第一个反制措施包。现在我们正在准备进一步的反制措施,以保护我们的利益和企业,如果与美国的谈判失败的话”,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其声明中提到。

特朗普无差别挥舞关税大棒,欧洲盟友亦在其中。国际金融报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欧盟内部有相当一部分国家并不认可法德和欧盟委员会的强硬姿态,这些国家被欧盟建制派批为“特洛伊木马”。
第一个站出来的是匈牙利。匈牙利外交部长西雅尔托指责欧盟委员会,称他们应该对美国加征关税的行为负责:“在总统关于关税的声明之后,情况变得明朗:欧盟委员会应该进行谈判!他们有两个月半的时间来做这件事,但他们没有进行谈判,而是将经济问题转化为意识形态问题。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每月数千欧元的薪水”。
匈牙利和斯洛伐克,连同德国、奥地利,是受特朗普对进口汽车征收25%关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理论上,刺激匈牙利、斯洛伐克和奥地利政府应该迅速与欧盟委员会达成一致,反对特朗普加征关税。但这些国家最近的表态却完全与预想中的情况相反。
除了匈牙利外,意大利总理梅洛尼也反对欧盟对美国实施报复性关税,她表示,与美国的贸易问题应该通过谈判而非报复性关税来解决,这是因为意大利的葡萄酒产业非常注重美国市场,如果特朗普对意大利葡萄酒继续加征关税,那么意大利葡萄酒企业将面临巨大的市场压力,农民收入也将受到严重影响。
匈牙利和意大利只是站在台前最为明显的存在。其他一些不那么显眼的欧盟国家,要么因为利益而态度模棱两可,要么因与美国深度绑定而试图降低自身的存在感。
比如一向被认为是美国企业在欧避税地的爱尔兰,其经济高度依赖美国,对美出口占其总出口近30%,因此主张采取平衡策略,防止激化矛盾。希腊等小国经济脆弱,担心美欧贸易战拖累经济复苏,更希望维持美欧关系稳定。波兰等东欧国家高度依赖美国的军事保护,对欧盟强硬反制美国同样持保留态度。
毫无疑问,这种“细微差别”对欧盟的统一应对能力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因为尽管欧盟委员会有权制定统一的关税,但欧盟委员会和法德等国也不能忽视欧盟国家各自的立场。特朗普已经表示,他准备对实施报复性关税的经济体做出更强硬的回应,不出意外,这还会进一步加剧欧盟内部对特朗普关税政策的意见分歧。
此外,欧盟的“邻国”也在给欧盟添堵。在特朗普宣布实施“对等关税”后,英国商业和贸易大臣乔纳森·雷诺兹第一时间出面向特朗普示好,宣称英美之间的特殊关系将令美国取消或至少降低对英国的关税。“我相信他们可以做到这一点”,乔纳森非常自信地表态道。
面对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并非所有国家都像中国一样能够以对等税率迅速予以强硬反制。可以说,英国并不是唯一一个希望息事宁人的国家,也不是唯一想要避战求和的国家。世界大部分国家只受到了10%的“最低基础关税”打击,而没有被更强大的“对等关税”所打击到,由于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尚未触及忍耐底线,他们存在避战求和的心理是非常符合预期的。
英国只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案例,这些国家一早就准备向特朗普让步,以确保稳定的国际贸易和财政收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特朗普的讹诈也算是取得了一些小小的“胜利”。尽管他的关税完全违反了国际准则和双边交流中的“体面”,但他已经迫使一些国家避战求和。
而且如果英国这样的“发达经济体”都只能选择避战求和,那么经济体量较小的国家就更缺乏冲锋在前的勇气。摩尔多瓦和瑞士两国面对特朗普的关税霸凌默不作声,乌克兰当局也在一开始就声明称,乌克兰既不会对美国实施报复性关税,也不会在世贸组织等国际场合对美国的行动提出任何质疑。
英国的“带头示范”作用削弱了一些国家的抵抗意志,也部分瓦解了欧盟的强硬立场。从这个角度来看,虽然尚不知特朗普是否有意,但在某种程度上他的政策也达成了“挑拨离间”的效果。

美国关税对欧洲汽车行业的影响图表。 牛津经济研究院
没有人能置身事外
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战打得如火如荼,但这并不代表那些被征10%“基础关税”的国家就可以高枕无忧。
在欧洲内部因利益分歧而争斗不休时,矛盾也通过国际贸易链条,向外扩散到了看似与美国关税政策关联度较低的国家。以乌克兰为例,其经济虽未被特朗普列为重点打击对象,却因高度依赖欧盟市场而被迫卷入这场关税战的漩涡。在这一过程中,乌克兰经济的脆弱性被进一步放大了。
2024年,乌克兰对美国的出口额仅为8.74亿美元,但从美国的进口额为34亿美元。美国对乌克兰存在明显的贸易顺差,根据特朗普的计算公式,美国本不应该向乌克兰加征“对等关税”,但特朗普在4月3日关税计划中,仍然对乌克兰征收10%的关税。
“困难,但并非致命”,乌克兰副总理兼经济部长尤利亚·斯维里登科这样评估特朗普关税政策对乌克兰的影响。比起其他国家,乌克兰受到的冲击没有那么大,属于被征10%“基础关税”的国家之列。对比之下,乌克兰的邻国摩尔多瓦被征收了31%的“对等关税”。此外,美国从不是乌克兰的主要贸易伙伴。从这个角度来看,乌克兰似乎还算幸运。
然而,尽管特朗普的关税战并未对乌克兰经济构成致命冲击,但其引发的连锁反应正将乌当局拖入更复杂的局面。乌克兰对美出口主要依赖冶金产品(生铁、钢管)和农产品,而前者自3月起已被征25%的专项关税,后者则从4月起有面临新关税讹诈的风险。冶金和农业是乌克兰的出口大头,也是乌克兰的经济支柱之一。在美国关税的压力下,乌克兰相关中小型企业首当其冲,其通过欧盟加工再出口的产业链条可能因成本激增而断裂。
新关税对乌克兰这类国家的直接影响,远不如不如间接影响那么危险。欧盟作为乌克兰最大的出口目的地(2024年,乌克兰对欧盟的出口额达到约245亿美元,占其总出口额的59%),其正因美欧关税争端陷入“对等报复式贸易战”中。德国等主要的乌克兰援助国的政治经济动荡,直接威胁对乌军援的持续性。
国际贸易环境的极化,也势必会严重影响乌克兰的国际贸易收支。特朗普“无差别打击”政策直接引动了全球关税战风潮,不仅使乌克兰6月到期的欧盟自主优惠待遇续签谈判难度陡增(欧盟反对派国家借机要求收紧配额),更迫使乌克兰承担“中转站”的新角色——欧盟企业可能利用其关税身份合法避税,这会进一步压缩乌克兰的主权空间。
这只是乌克兰未来将面临的众多挑战中的一个小缩影。在特朗普发起的关税浪潮中,没有人能置身事外,更没有人能避战求和。特朗普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对别国造成的损害是无差别的,任何人都别想在这场博弈中独善其身,包括那些自认“美国盟友”的国家也是如此。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