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孩子8.5万元。”
4月28日,在江苏丹阳
一起贩买婴儿的交易现场
记者卧底调查

打拐志愿者上官正义向记者反映,他在社交平台发现中介“最初”涉嫌参与贩婴。完成现场取证后,记者和上官正义一起向丹阳市公安局举报,当地警方表示将针对相关情况进行调查。
上官正义称,他当天在江苏镇江丹阳市见到该中介,该中介称4月初在广东深圳以9万元价格已成交一女婴,同时先后介绍贵阳、成都等地男女婴售卖,他已向丹阳警方报警。
“现场一名中介被带回了公安机关。”上官正义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他发来的定位显示,当时正位于丹阳市界牌路的界牌派出所。界牌派出所工作人员证实,“人是在我们所里”,他体情况需要联系宣传部门。

上官正义发布帖文截图
8.5万元一个男婴
中介称自己每次收入几千元
此前,打拐志愿者上官正义向记者反映,他在小红书发现中介“最初”涉嫌参与贩婴。4月28日中午,记者与上官正义在江苏丹阳见到了中介“最初”。在这里,“最初”原计划会完成一个男婴的交易。根据“最初”提供的《预防接种证》等信息,这个男婴出生于2025年1月24日。他表示,孩子是湖北的,这家人有3个孩子,养不起了。
就在26日上午,“最初”发来一段男孩视频,并表示这孩子要8.5万元,“开车去,坐飞机坐高铁不安全,为大家考虑。”他还提醒交易流程。

28日上午,临近交易,“最初”称,对方要求涨价三千元。他反复确认是否带了协议和现金,“莫名有种不踏实的感觉。”
中介涉嫌在社交平台上买卖孩子?
律师解读
在社交平台上涉嫌非法买卖孩子,那么中介、买卖双方、以及平台,需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济南市青联委委员、山东隆湶律师事务所主任李富民表示,根据《刑法》相关规定,中介明知买卖双方意图拐卖或收买儿童,仍居中撮合、提供帮助(如发布广告、联系交易),则可能构成拐卖儿童罪或收买被拐卖儿童罪的共犯,根据实际参与程度定罪量刑。同时,若介绍行为导致儿童权益受损,可能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包括如返还交易款项、赔偿精神损害等。
卖方以出卖为目的,通过社交平台发布信息、联系买家等,实施贩卖行为,涉嫌拐卖儿童罪。买方明知是被拐卖儿童仍然收买的,则构成收买被拐卖的儿童罪。若收买后未虐待儿童且不阻碍解救,可不追究刑事责任;但若收买后又转卖,则转化为拐卖儿童罪,从重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