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新闻周刊丨关税战,特朗普政府的“败相”

时间:2025-04-27 01:32:00

美国特朗普政府挑起的新一轮关税战,本周已经进入了第四周。可以看到,包括美国国内,来自各方的反对声音以及行动,也越来越强烈了。本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发布报告,把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由此前的3.3%下调到2.8%,并且发出明确的声音,认为这场关税战不仅损害各国贸易的利益,更是对多边贸易体制和世界经济秩序的一次严重冲击。

本周四,由中国召集的一场联合国安理会的非正式会议,就格外引人注目。因为这场会议的主题,就是要邀请联合国各成员国来讨论美国将滥用关税作为“极限施压武器”的行为,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大家在这样一个特殊场合,能进一步达成的共识是什么?接下来会不会形成一致的行动?特别是,它对美国特朗普政府的霸凌行为会产生影响吗?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 傅聪:中方倡议举办这场会议,目的是推动国际社会聚焦当前国际关系中最突出的挑战,凝聚维护多边主义的广泛共识,共同捍卫国际公平正义。

国际共议:多边主义对抗单边霸凌

本周三,备受关注的一场由中国发起的安理会阿里亚模式会议在联合国总部召开,会议的主题不仅明确,而且之前就已经对外进行了发布,那就是:单边主义和霸凌行径对国际关系的冲击。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 吴心伯:这个会议就是给美国量身定做的,就是专门针对特朗普政府搞的单边主义和霸凌政策。我们觉得需要通过联合国安理会这个平台,来组织世界上的这些支持多边主义,支持国际合作的声音。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 傅聪:世界再次走到关键的十字路口,是坚定倡导多边主义,还是允许单边主义肆意蔓延,是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还是放任强权政治,是遵守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还是重回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在这些事关各国根本利益,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上,国际社会必须作出正确抉择,发出一致声音,采取共同行动。

阿里亚模式会议,是安理会的一种特殊工作机制,是一种非正式会议,它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就当前国际社会的重大问题与联合国各成员进行沟通。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 吴心伯:安理会顾名思义是安全理事会,过去更多的是关注国际安全问题,战争与冲突,专门来开个会讨论贸易,好像不是安理会的主业。但是在当前情况下,我们觉得特朗普这种史无前例的关税战,挑战的不仅是世界经济,实际上也会对国家之间的关系,国际政治经济体系带来非常严重的冲击,有必要在安理会这个重要的平台上讨论这个问题,发出正义的声音。

这场会议持续了近三个小时,有80多个国家参会,近30个国家发言。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表示,面对美方倒行逆施,中国果断采取反制措施,不仅是维护自身正当权益,也是维护国际社会共同利益,捍卫国际公平正义。中方传递的正义之声,得到多数参会代表的赞同,他们反对单边加征关税,呼吁恢复公平、可预测的多边贸易秩序。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部长 张茉楠:很多来自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遭遇到美国关税战大棒的影响,所以我觉得这些国家敢于站出来,也恰恰希望能够在多边场合,在多边秩序上能够体现发展中国家利益和发展中国家的声音。

本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报告,将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年初的3.3%下调至2.8%。此前,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最新报告也显示,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可能骤降至2.3%,较2024年的2.8%出现明显下滑。这一预测值不仅远低于疫情前水平,更预示着世界经济正步入衰退通道。几乎所有国家都将受到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

在此背景下,舆论也注意到,本周三中国召集的这场安理会非正式会议,英国、法国等国也派代表参加,并且一致呼吁,要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

法国代表:面对内向化的诱惑,采取单边措施,以及面对可能阻碍多边机构,特别是那些参与捍卫国际刑事司法系统的机构的制裁和威胁。我们将与我们的伙伴一道,继续致力于符合联合国价值观的有效多边主义。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 桑百川:大多数的这些美国的盟友和发达国家,他们是提出来支持经济全球化的,支持多边主义的立场。这本身就是对美国采取单边主义的行为和滥施关税措施的一种不同的意见。另外这些国家也没有选择硬刚美国的这种言辞。一种是他并不支持美国的行为。另一种也对自己的未来和美国谈判的过程中,希望能够使得美国能回归到正确的道路上。

更引人关注的是,作为关税战挑起者的美国,也派代表出席了会议。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 桑百川:美国出席这个会议是出于一方面要知道中国在这次会议上能够获得什么样的支持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难以置身事外的状况。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部长 张茉楠:我们现在正在面临强权即公理的这种时代,谁的拳头硬,谁的实力强就可以凌驾于国际规则国际法理之上,我觉得这是对二战以来国际秩序非常重大的冲击和影响。所以中国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之下挺身而出,拉起了在安理会下这个会议,也是希望更多的国家能够加入我们的反抗霸凌和反抗单边主义的行列当中。

内忧外患:美关税战遭国内反噬

美国特朗普政府挑起的这场关税战,已经对全球的供应链、金融市场及地缘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而美国的国内市场也一样,股市、债市、美元,以及市场、供应链,几乎找不到什么好消息。纵火的人在放火之前,永远不相信会“引火烧身”。于是在本周,在内外交困下,我们看到那个反复无常、朝令夕改的美国总统,又发出了另外的与之前不太一样的声音,但估计没人会信任他。

我们关心的是,美国国内出现的问题,能不能促使美国政府回归到理性?在这样的内忧外困之下,美国的关税大棒还能挥舞多久?

当地时间4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表示或将大幅降低对华关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称,美中之间的高额关税,实际上已使两国之间的贸易几乎陷入停滞,美国并非要与中国完全脱钩。

就在上周,美国特朗普政府还在以一种威胁的极致手段,渲染“中国输美产品面临最高可达245%关税”的恐怖气氛,本周,他们就创下了变脸之快的最新纪录。不仅如此,他们还不断释放中美之间正在谈判,甚至将达成协议的消息,对此,我国商务部和外交部都迅速予以了澄清。

外交部发言人 郭嘉昆:据我了解,中美双方并没有就关税问题进行磋商或谈判,更谈不上达成协议。这场关税战是美方发起的,中方的态度是一贯的、明确的: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对话谈判必须是平等、尊重、互惠的。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部长 张茉楠:特朗普为了获取相关的利益,他可以提出一个极限施压的一种策略,但另外一方面也会考虑美国高额关税,自身的承受能力。他也在评估,关税给美国经济带来的未来持续性影响,所以他也是一个不断去调试的过程。

特朗普政府挑起关税战,只会导致自食恶果。本周三,在中国召集的安理会非正式会议上,来自美国的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也向参会的各国代表明确指出:关税战势必导致双输。

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 杰弗里·萨克斯:经济贸易、国际贸易不是一场输赢的博弈。它是一种双赢的博弈。当美国和中国进行贸易时,双方都受益。当贸易关系因单边关税而中断时,双方都会输。

吴心伯向记者介绍,近期,在多场学术会议上,他接触的多位美国学者,都对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持批评态度。上周,在美国国内,就有包括两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内的多名经济学家发起《反关税宣言》,截至本周五,已经得到了超1600位知名人士的支持。

除了学界,三位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奥巴马、拜登,也都公开谴责目前的关税政策。关税战行进到第四周,美国国内的反对声浪,已经由表态转变为各界行动,最新信息是,继加利福尼亚州就关税问题起诉联邦政府后,本周,又有俄勒冈州、亚利桑那州等12个州,对特朗普政府提起诉讼,指控其加征关税的做法缺乏法律依据。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 吴心伯:因为美国没有完全能够依靠自己的供应链,有相当一部分是依赖从中国进口零部件和中间产品,所以现在关税一加,对美国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要么就不想进口了,供应链就断掉了;如果还要进口,那你关税加上去,实际上就把物价涨上去,转移给消费者。

当前,美国政府似乎正疲于应对关税政策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但是,对于关税战,特朗普是否出现政策转向,却依然充满了不确定性,本周四,对于“特朗普将降低对华关税的表态”,商务部发言人也给予了回应。

商务部发言人:如果美方真的想解决问题,就应该正视国际社会和国内各方理性声音,彻底取消所有对华单边关税措施,通过平等对话找到解决分歧的办法。

破局之道:中国开放韧性应对挑战

关税战行进到本周,特朗普政府声称,美国与一些国家的贸易谈判正在进行之中,而且取得了所谓的“重大进展”。

反复无常的政策,在给世界经济带来一系列不确定的同时,美国特朗普政府声称的关税谈判,也不仅仅是经济施压的工具,也会成为地缘政治博弈的一部分。近期,就有多家媒体报道,特朗普政府正准备在关税谈判中向其他国家施压,要求其他国家限制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以换取美方关税豁免。本周一,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回应,“为一己一时私利,以损害别人利益来换取所谓豁免是与虎谋皮,最终只能是两头落空,损人不利己”。

具体到谈判进展,也出现了意味深长的一幕。这一面,特朗普政府说,与日本、欧盟等方的贸易谈判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另一面,各当事方却或明确或隐晦地否认了美方的说法。22日,白宫发言人莱维特称,已有18国向美国提交了贸易提议,美国政府贸易团队本周将与34个国家会面,讨论可能达成的协议。但是,《纽约时报》的报道说,特朗普声称将在几周内与多国达成关税协议,但“至今没有与任何一个国家达成”。本周,已有国家表态,没有任何国家愿在美中之间做出二选一的抉择。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 吴心伯:这些国家从长远来看,很难在中美之间做一个选择。中国已经是世界上150个左右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而且中国也是很多国家,越来越重要的外资来源。更大的可能,就是这些国家会对美国作出一定让步,同时也会抵制美国一些要求。

关税战下,中国所提供的确定性,也会成为接下来影响世界经济的巨大变量。例如第137届广交会,境外采购商到会人数再创纪录;同时,参展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等称号的优质特色企业超5100家,比上届同期增加约900家。本周,第二期开展迎客,广交会再次展现了中国外贸的强劲韧性和全球市场的持续需求。

再看看中国的对外开放,在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清零”之后,我国又发布了新的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方案,明确要加快推进电信、医疗、金融等多个重点行业领域开放,同时新增大连、青岛等9城市纳入试点范围。数据显示,中国服务贸易在进出口中占比偏低,且长期存在逆差,但专家表示,即便如此,更要开门迎客,实现更高水平开放。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部长 张茉楠:我觉得服务业开放,可能被视为另一次入世。通过贸易战来倒逼中国服务贸易开放,通过倒逼来提升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尤其是对于当下,在美国关税大棒和产业脱钩、贸易脱钩的这个背景之下,服务贸易是更好来链接全球资源,链接全球的合作伙伴这样一个通道。

本周开幕的上海车展上,当宝马、吉利等十多家车企密集宣布要深化DeepSeek等AI大模型技术的应用时,随即引发舆论热议。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部长 张茉楠:中国现在是全球最大的潜在创新市场之一。很多跨国公司把研发中心都放在中国, 也是靠近市场才能更好创新,才能更好实现价值产业化。中国现在要更大力度实施我们的内需战略,而消费需求实际上是内需的重中之重,服务消费又是消费需求的重中之重,所以这也是国家整体扩大内需,吸引外资和高水平开放的重要战略选择。

本周五,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重点聚焦应对美国关税战冲击、稳定国内经济、扩大内需、优化房地产政策等一系列议题。舆论注意到,会议首次提出要“统筹国内经济与国际经贸斗争”,强调要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

美国发起的这一轮关税战,在中美之间。很像是理性与非理性,成年人与未成年人之间的一种博弈,一边是任性自大玩数字游戏朝令夕改自说自话言语混乱自我打架,另一边是冷静应对平静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同时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平等频繁走动互惠互利,这种双方巨大的反差,让人不得不感慨,不管拿中国当对手、敌人或是竞争者,此时的美国都真的不了解中国。在本周,世界读书日那天,美国的一些人会不会想一想,也许真该多读读书了,以便读懂中国,读懂世界,读懂大势与未来。

编导丨张大鹏 李昕璘 郭佳灵

责任编辑:丁超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