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暨“镇头村”建设工作交流活动在岫岩盛大举行。来自全市38个乡镇的80余名代表齐聚岫岩,共同交流学习“镇头村”建设工作的先进经验,探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近年来,随着国家城乡协调发展政策的深入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岫岩积极响应政策号召,自2024年以来大力实施“镇头村”项目建设,旨在打造一镇境内的标杆村、排头典范村,以此引领带动周边村屯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在活动中,代表们深入大营子镇大营子村和偏岭镇王家堡村进行实地考察。走进大营子镇大营子村,环境的“蝶变”令人眼前一亮:道路宽敞整洁,标识标线清晰醒目,车辆有序停放,曾经沿街占道经营的乱象已消失不见,违章建筑也被依法拆除,整个村庄街面焕然一新。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大营子镇积极推进“镇头村”建设的成果体现。

去年至今,大营子镇在“镇头村”建设过程中下足了功夫。为了让规划更科学合理,镇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深入了解群众商户需求期望,并聘请专业机构进行设计。确定的建设内容涵盖镇区主路两侧黑色沥青路面及停车位、居民区水泥出行路、排水渠、路灯和景观灯、府前广场美化改造、道路绿化等众多项目。在推进过程中,成立项目推进专班,前期大力宣传,赢得了百姓的广泛支持,多数群众主动拆除违建。对于个别拒绝拆除的商户,镇政府申请上级执法部门配合劝导执法拆除,共清理36处违章建筑,腾出1000余平方米公共资源,安置71户商贩进入两处集贸市场有序经营,实现“退路进院”,并建立长效监管模式,保障整治效果。

当地商户孙洪岩感慨地说:“以前市场又脏又乱,商贩抢摊位经常起冲突,现在街面干净敞亮,公共设施都是新的,大家打心眼里满意。”从孙洪岩的话语中,能真切感受到“镇头村”建设给村民生活带来的积极改变。

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同时,大营子村的特色农业也蓬勃发展。当地凭借资源优势与市场需求,乡村振兴基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39栋蓝莓生产项目正孕育着新的发展生机。一位种植户兴奋地说:“自从开展‘镇头村’项目建设,道路、排水、灌溉这些设施都提升了不少,再加上常态化的人居环境整治,以后发展生态采摘、吸引游客就更有优势了。”



大营子镇“镇头村”建设不仅在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上成绩斐然,在生态环境建设和文化建设方面也成果突出。围绕“镇头村”建设,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河道治理、垃圾分类与环保宣传,村庄整洁优美,如田园画卷般令人陶醉。同时,不断完善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丰富村民精神生活,开展民俗文化活动,传承弘扬地方特色文化,培育文明村风、良好家风与淳朴民风,增强村民的文化自信与凝聚力。

在随后召开的鞍山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暨“镇头村”建设工作现场会上,岫岩农业农村发展中心负责同志汇报了岫岩相关工作开展情况。据了解,岫岩整合多部门项目资金4993.44万元,其中5个“镇头村”落实项目资金2660.98万元,20个重点村落实项目资金2332.46万元。海城市、台安县、岫岩、千山区等地代表作了表态发言,纷纷表示要借鉴岫岩“镇头村”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推动本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振兴工作迈上新台阶。

岫岩“镇头村”项目建设是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走深走实的有力举措,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也为周边其他村屯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板。未来,岫岩将继续以“镇头村”建设为引领,不断探索创新,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乡村产业发展,让乡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
全媒体记者 赵宇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