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李彦涵 赵奕宁 东营报道
春风浩荡,渤海潮涌。在黄河三角洲的产业热土上,一场关于中国高端化工材料自主化的“硬核突围”正迎来里程碑时刻。4月2日,“全国媒体利津行”采访团走进利华益利津炼化有限公司10万吨/年ASA特种工程树脂项目建设现场,亲眼见证这座国内首套全产业链一体化装置的冲刺场景:高耸的反应塔银光闪烁,密布的工艺管道如血脉延伸,技术人员手持终端设备穿梭调试,宛若为即将腾飞的“产业巨龙”注入最后一道动能。

打破“卡脖子”困局的国之重器
“从实验室到工业化,这条路我们走了三十年。”企业解说员的感慨,道出了中国ASA树脂产业的艰辛历程。长期以来,国内ASA树脂市场被海外巨头垄断,民族工业在汽车外饰、高端建材等领域的“咽喉”始终被紧紧扼住。而此刻,这座总投资22亿元、占地244亩的“超级工厂”,正以昂扬之姿终结破局。
记者在现场看到,项目主体装置已拔地而起,钢结构施工完成90%、设备安装完成80%,工艺管道如精密神经网络般延伸交错。据介绍,项目采用美国德希尼布国际领先的乳液接枝-本体SAN掺混法工艺,能在-30℃极端环境下保持75%常温抗冲击性,耐候性较传统ABS树脂提升10倍。“就像给材料穿上‘全天候铠甲’,让国产高端塑料从此无惧风雨。”一位技术人员的比喻,让在场媒体记者频频颔首。
从一滴油到千亿集群的“化学反应”
“我们的底气,源自利华益打造的‘黄金链条’。”站在纵横交错的管廊下,项目负责人指向远方:炼油装置输出的丙烯、苯乙烯等基础原料,通过封闭管输直达ASA生产核心区,构建起“炼油—丙烯/乙苯—丙烯腈/苯乙烯/AMS—ASA树脂”的全产业链条。这种从原油到高分子的垂直整合,不仅将生产成本压缩20%,更让生产周期缩短30%,堪称石化行业“短流程、高效益”的典范。
值得注意的是,项目所在的利津县已培育出9大产业链、90余种衍生产品,千亿级石化产业集群初现峥嵘。正如当地干部所言:“这里每一滴原油都在经历‘七十二变’,最终化作高附加值的产业明珠。”而ASA树脂项目恰似链条上最耀眼的“创新纽扣”,与PC、ABS等既有产业形成互补耦联,为国产新材料开辟出万亿级应用蓝海。

利华益的“产业报国”答卷
作为资产总值850亿元的化工巨头,利华益集团的战略眼光在此项目中尽显锋芒。从获批进口原油资质到打造九条全产业链,从维远化学登陆A股到问鼎山东省高端化工领军企业榜首,集团始终锚定“价值链顶端整合者”的目标。此次ASA项目更斩获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创下东营市该领域历年最高奖补纪录,彰显国家层面对核心技术攻坚的鼎力支持。
钢铁要塞般的厂区,管廊间流动的原料如同金色血脉。采访结束时,负责人的话语久久回响:“未来,利华益将继续坚持发展实体产业不动摇,加快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步伐,成为本质安全、环境友好、资产精良、科技领先、文化统领、知名品牌、员工富裕、富有崇高远景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国际化、全球化大型企业集团,为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记者手记:
在利华益,创新不是宏大的叙事,而是具体到一根管道的倾角调整、一组参数的千次测试,忽然明白这项填补国内空白的技术突破,实则是无数个测试的执着堆砌而成。那些穿梭在钢结构间的身影,那些深夜实验室的灯光,都在诠释着“技术突破”背后最朴素的真理——顶尖材料从不在云端,而在工程师沾满油污的手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