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红绿交响育新声 知行合一润初心

时间:2025-05-12 11:09:00

近年来,江心园区围绕“新洲理响”理论品牌建设,打造出一条以党建引领为核、生态课堂为基、知行转化为要的基层理论宣讲路径,让党的创新理论在这片生态绿岛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红舟领航:党建筑基,聚力宣讲提效能

理论宣传是党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江心园区牢牢把握“红色引擎”,以党建为龙头,激活理论传播的内生动能。

一方面,江心园区围绕“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主题,举办宣讲比赛,选拔出一批政治素质高、表达能力强的青年骨干。结合“冬训·微感悟”“冬训·金句我来讲”等专栏,推出“江心青年说”品牌,建立“周推送、月主题”机制。书记带头讲党课、上讲堂,以“头雁效应”带动基层党员干部主动投身宣讲一线,提升宣讲广度和深度。

另一方面,该园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将理论学习融入日常文化活动。以“红色小屋”“奔马艺术长廊”等为阵地,把党史资料转化为可视化教材、可听化故事,把抽象理论转化为具象体验。通过“强国复兴有我”“榜样面对面”等实践载体,组织青年干部、学生开展红色研学,增强青年对党的情感认同和思想认同。

“丹徒最美人物”林庆龙在党史馆为青年学生讲解(资料图)

此外, 江心园区还进一步推动从“单打独斗”向“联合共建”转变,深挖本地“道德模范”“百姓名嘴”资源,邀请李德平、钱金龙等先进典型走进宣讲课堂,结合亲身经历阐释党的创新理论。联合党校、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专业力量,开展“护苗宪法”“‘典’亮社区”等微宣讲活动,用“接地气”的语言讲“高站位”的理论,让理论有高度也有温度。

绿洲思响:生态课堂,拓展内容强实效

群众在哪里,理论宣讲就延伸到哪里。江心园区立足“长江绿岛”自然禀赋,将理论宣讲与生态农业、绿色文化深度融合,打造出富有地域特色的理论课堂。该园区依托“红美人”柑橘种植基地、葡萄示范园等农业载体,邀请赵亚夫等农技专家走入田间地头,与群众“面对面”,开设果树修剪、病虫害防治等“点单式”课程,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助农实招,真正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时代楷模”赵亚夫与农技专家在“红美人”柑橘大棚内进行指导(资料图)

同时,江心园区借力江豚保护区、御隆河水利风景区等资源,开展江豚夏令营、长江诗词会、绿色实践课堂等特色活动,通过诗词朗诵、写生、节水教育等方式,引导群众在寓教于乐中增强生态文明意识,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层生态文化样本。

此外,该园区还精心打造“最美阅读空间”芊慕花园等微阵地,将公共空间变为“理论讲堂”。围绕“文化进万家”“我们的节日”等主题,常态化开展读书会、传统节日讲座等活动,让群众在生活场景中浸润理论滋养,在节日仪式中升腾家国情怀。

知行江洲:知行并进,打造成果转化路径

理论只有转化为行动力,才能真正“入心入行”。江心园区坚持以用促学、以行践知,让党的创新理论在服务群众中落地见效。

一方面,该园区围绕群众关切,开展“法律进户”“安全知识普及”等特色宣讲85场,聚焦妇女儿童权益、防诈骗、移风易俗等热点话题,回应群众现实需求。并设立“暖心驿站”接访窗口,搭建理论宣讲与群众诉求之间的“连心桥”,同步开展健康义诊、政务指导等服务,实现宣讲、服务双联动。

另一方面,江心园区携手江苏科技大学共建“江豚保护基地”,组建青年志愿者团队开展禁渔科普、巡护行动,并通过墙绘等艺术形式打造江岸生态文化风景线。动员党员志愿者参与清洁江岸、生态植绿等实践活动,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到实处、绘在岛上。

该园区还积极构建“理论宣讲—志愿服务—实践反馈”一体化闭环机制,以“冬训+”“心·志愿”等品牌为抓手,持续提升宣讲系统化、精准化水平。截至目前,园区已开展各类志愿活动175场,理论宣讲逐渐由“入脑”走向“入心”,再走向“践行”。

江心洲橘江里景区的特色手绘墙

从“红舟领航”的党建凝聚,到“绿洲思响”的生态润育,再到“知行江洲”的实践转化,“新洲理响”正以“宣讲+实践”双轮驱动,为新时代党的理论传播蹚出一条基层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路径。江心园区正不断以理论厚度铸造信仰温度,以行动广度体现责任深度,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润物无声,提供了生动样本和鲜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