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后厨来了“特殊检查组”
——山东青岛守护校园“食”光各界代表进校园活动侧记
□ 本报记者 朱文达
春意融融的校园里,琅琅书声与饭菜香气交织。近日,一场以食品安全为主题的“特殊课堂”在山东省青岛市宁夏路小学、青岛第一中学市南分校开办。
青岛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守护校园“食”光各界代表进校园活动,让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家长、媒体记者等各界代表走进学校后厨,以“零距离”监督为师生“舌尖上的安全”保驾护航。
食材采购如何溯源?餐具消毒有哪些标准?在宁夏路小学食堂,代表们戴上一次性帽子和口罩,跟随校长深入后厨。储物间内,米面油分类存放、标签清晰;操作间里,工作人员正将洗净的蔬菜放入智能切配机;消毒柜的电子屏实时显示温度和时间参数……“每道工序都有记录,每个环节都可追溯。”宁夏路小学校长的介绍让代表们频频点头,他们表示,从“厨房重地”到“明厨亮灶”,这样的透明度让食品安全看得见,让人更安心。
在两所学校的食堂、配餐区等重点区域,代表们详细了解了学校食材采购、加工制作、餐具消毒、学生就餐等环节情况,收集了学校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意见建议,听取了有关单位关于校园食品安全工作情况的汇报,并对青岛市长期以来在校园食品安全工作方面的努力和成效给予充分肯定。
“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必须常抓不懈。”青岛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张咏雁表示,市场监管部门以“零容忍”的态度,用好智慧监管、信用监管、联合惩戒等手段,为学生们撑起食品安全保护伞。
据了解,青岛市市场监管局聚焦校园食品安全,多措并举,不断优化校园食安体系,着力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该局制定完善《学校食堂合规经营指南》等各类管理制度30余项,研究制定《中小学校食堂餐用具清洗消毒保洁规范》和《中小学校食堂大宗食品原料采购与管理规范》两项团体标准,规范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联合教育、卫生健康等部门,紧盯学校食品安全,加强日常监管,对青岛市各类学校进行全覆盖检查;严把食材采购关口,将青岛市131家学校大宗食材供货商纳入日常监管,实施定期检查和食品抽检。
夕阳西下,活动结束。在校园的电子屏上,“食品安全无小事”的标语格外醒目。通过这次沉浸式体验,代表们感受到监管部门“以检促改”的决心,也感受到自己肩上负有保护下一代健康成长的责任。正如一位代表所言:“守护校园‘食’光,就是守护城市的未来。”
一方食盘盛满未来期许,三餐烟火浸润成长诗行。青岛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绷紧食品安全弦,建立健全校园食品安全各项机制,加强与教育、卫生健康、公安等部门的协同配合,推动社会多方共治,共同提升校园食品安全水平,切实守护广大师生“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