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重庆农商行2024年报暨2025年一季报发布: 规模效益“双增” 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时间:2025-04-12 21:04:00

近日,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重庆农商行”)正式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及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快报。作为西部首家“A+H”股上市银行,重庆农商行交出了一份规模与效益“双增”、风险与成本“双降”的亮眼答卷,在西部地区银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

规模效益“双增” 综合实力持续提升

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重庆农商行资产规模达1.5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38.60亿元;存款余额9419.4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57.44亿元;贷款余额7142.7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75.62亿元。

报告期内,该行实现营业收入282.62亿元、净利润117.8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9%、5.97%。净资产收益率9.28%。与此同时,该行资产质量持续优化,2024年年末,不良贷款率1.18%、资本充足率16.12%、拨备覆盖率363.44%。

进入2025年,重庆农商行延续稳健增长态势,一季度实现“开门红”。截至3月末,该行资产总额突破16103.30亿元(未经审计),较去年底增长了953.88亿元,增幅6.30%;营业收入72.24亿元,同比增加0.96亿元,增幅1.35%。实现利润总额42.39亿元,同比增加4.49亿元,增幅11.85%;净利润38.17亿元,同比增加1.55亿元,增幅4.24%;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37.45亿元,同比增加2.21亿元,增幅6.27%;不良贷款率1.17%,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 363.30%,较上年末基本持平。

服务国家战略 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为重庆本土最大的地方金融机构,重庆农商行始终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及地方重大战略。2024年,该行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金融动能。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方面,重庆农商行对接市级重点项目176个,提供贷款余额265亿元。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该行融资余额超545亿元,较年初增长75亿元,重点支持基建、交通物流及东盟经贸企业。

此外,围绕重庆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该行建立专项金融服务机制,截至2024年末,相关贷款余额突破660亿元,增速远超全市平均水平。

深耕金融“五篇大文章” 赋能实体经济见实效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重庆农商行积极响应,在多个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科技金融:服务全市60%的专精特新企业,科技企业贷款余额达768.81亿元;

绿色金融:绿色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12亿元,全产品服务生态圈加速成型;

普惠金融:1743个网点覆盖全市所有乡镇,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持续增长,信用卡及消费信贷余额近1500亿元;

养老金融:推进适老化服务改造,养老金代发规模408.23亿元,同比增长50.73亿元;

数字金融:全年投产31个关键工程项目,数字信贷产品余额增长18%。

“五篇大文章”的扎实推进,不仅体现了重庆农商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责任担当,也为其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打造西部标杆银行 资本市场表现亮眼

在服务地方经济的同时,重庆农商行持续强化自身核心竞争力,推进“零售立行、科技兴行、人才强行”战略,巩固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2024年,该行在《清华金融评论》银行业竞争力榜单中位列全国第14位、中西部首位,彰显了其在全国银行业中的领先地位。2025年一季度,该行A股股价单日涨幅达3.65%,领跑西部地区上市银行,其发展前景值得肯定。可以说,重庆农商行的优异表现,得益于其清晰的战略定位、扎实的风控能力和对实体经济的深度服务。

2025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重庆农商行将继续围绕国家战略和重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进一步优化金融服务,强化风险管控,推动数字化转型,努力打造“西部领先、全国进位”的标杆银行。一季度“开门红”是个很好的起点,重庆农商行正以稳健的步伐,向市场呈现一家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上市银行的积极面貌。(邹雨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