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
很多人吃药时随便喝口水就吞下去
不过,可别小瞧吃药这件事
如果服药方法不正确
治病的良药也可能变成
“致命的毒药”
食道被药“割烂”
只因一个错误习惯!
前不久,浙江宁波的张先生因咽喉不适自行服用了多西环素肠溶胶囊,服药时仅喝了一小口水便匆匆躺下睡觉。
次日一早,他便出现了胸痛、吞咽困难等症状。紧急就医后,医生通过胃镜发现他的食管黏膜布满溃疡,经分析,这正是药物长期滞留食管导致的“药物性食管溃疡”。


△ 药物性食管溃疡胃镜示例
原来,当服用药物时,如果饮水量不足,药物可能会黏附在食管壁上。以多西环素为例,这种抗生素本身具有刺激性,若滞留时间过长就会开始腐蚀黏膜。平躺姿势更会延缓药物通过食管的时间,导致黏膜反复受损,最终形成溃疡。
除了张先生服用的多西环素之外,抗生素类(四环素等)、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布洛芬等)也可能引起食管损伤和溃疡。所以,服用这些药物时需严格遵守医嘱。

吃药必须多喝水吗?
事实上,就像不能用同一把钥匙开所有的锁,不同药物对喝水量的要求天差地别。喝错水,轻则药效归零,重则伤身!
这些药喝水=帮倒忙
● 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硫糖):需要药物在胃壁形成“保护膜”,喝水会直接冲走药物,相当于白吃。
正确操作:服药后30分钟内禁水。
● 止咳糖浆/含片(如川贝枇杷露、西瓜霜):需在咽喉部形成保护层,喝水会稀释浓度,止咳效果下降。
正确操作:含服后憋住5分钟别喝水。
● 口崩片(如阿司匹林口崩片):遇水秒溶解,喝水等于让药“提前下班”。
正确操作:口腔溶解后直接吞咽。
这些药必须多喝水
● 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磺胺类):每次至少喝300ml水,全天2000ml以上,否则可能结晶伤肾。
● 解热镇痛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服药时200ml水打底,服药后继续补水,加速代谢防肝肾损伤,稀释浓度保护胃黏膜。
● 抗痛风药(如苯溴马隆):每天至少3000ml水冲走尿酸,否则容易产生肾结石。
来源:“湖北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央视新闻、湖北日报、37度里丨长江健康融媒
编辑:杜孟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