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AI浪潮驱动,金融科技平台如何重塑传统金融?

时间:2025-04-29 16:11:00

“在大模型等新技术浪潮推动下,我国数字金融正朝着智能化方向加速迈进。”日前,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李东荣在“双向奔赴 双向赋能——2025年广州市人工智能与现代金融产融对接活动”上指出,在金融“五篇大文章”里,数字金融是助力其他四篇文章的关键纽带与助推器,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则是其核心驱动力。

活动当天,《金融科技平台对传统金融行业的影响研究》报告正式发布。报告系统梳理了金融科技平台对传统金融行业的五大影响:降低信息不对称,拓宽普惠金融服务边界;变革金融服务方式,提升行业整体效率;创新服务模式,优化客户服务体验;拓宽信贷供给渠道,完善多层次金融生态;服务普惠群体,助力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报告强调,随着技术不断迭代,AI(人工智能)大模型已成为金融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力,而金融科技平台在AI前沿领域的积极探索,为上述影响的深化提供了核心动能。

报告同时指出当前金融科技平台面临的挑战,比如,在平台发展过程中,金融供给过度可能诱发非理性行为、数据保护不足可能引发安全风险。此外,头部平台过强可能造成市场竞争不足。

奇富科技CEO吴海生表示,中国在AI的数据要素储备和人才密度方面优势显著,使得中国在AI+银行的探索进程中处于领先地位。“要将AI真正落实到产业和业务中,解决核心问题。”吴海生称。

随着AI大模型及其应用迎来爆发期,2025年被业内普遍认为是银行智能化元年。“展望未来5至10年,信贷审批领域或将迎来更为深刻的变革,AI智能体与金融业务的深度融合将全面重构银行的管理和运营模式。”奇富数科总裁周旭强说。

报告认为,随着金融科技创新,金融行业在分工趋势下形成了数字金融产业链。作为产业链中发挥重要功能的一环,金融科技平台应专注于自身的金融科技优势。

一方面,金融科技平台应继续加大创新,持续赋能传统金融行业转型,拓宽双方合作领域,通过优势互补助推金融行业的包容性和创新性发展,对经济发展发挥乘数效应。

另一方面,市场中有大量中小金融机构受限于资金、人力、技术,数字化转型困难,或只能与资质较差的金融科技公司合作,造成较大风险,金融科技平台应不断提升行业效率和下沉服务能力,降低金融机构合作门槛,让规模较小能力较弱的金融机构也能得到优质的金融科技赋能,防范并降低行业风险,助力金融行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李东荣建议,应加强数字信用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据合规高效流通使用,提升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应用水平,持续增强数据治理能力,同时金融机构也要坚定不移推进自身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