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重点人群签约率超84%!上海发布五大举措升级家庭医生“签约有感”服务

时间:2025-05-18 10:46:00

今年5月19日是第15个世界家庭医生日。记者从上海市卫生健康委获悉,目前全市累计签约超1100万人,常住人口签约率达45%,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签约率超84%;全市二、三级医院50%门诊号源优先向社区开放,实现家庭医生快捷预约;建成143家社区康复中心、92家社区护理中心、83家社区标准化口腔诊室;社区门诊量一直保持在全市近四成,72%的签约居民在“1+1+1”签约的医疗机构就诊。

近年来,上海将家庭医生的服务深度融入城市肌理,通过拓展基层病种诊疗,实现优先预约转诊,完善药品配备供给,不断强化全专结合诊疗水平,建成覆盖全市的社区康复、护理及标准化口腔服务网络,并结合家庭病床、安宁疗护等特色服务模式,全面打造“15分钟健康服务圈”。

5月18日,由市卫生健康委、卫生健康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指导,上海市社区卫生协会主办,上海市医药卫生发展基金会协办的2025年“519世界家庭医生日”主题宣传活动举办,现场发布了上海“签约有感”行动五大举措:

一、聚焦重点人群,暖心服务“护航万家”

关注“一老”。开展“678银龄健康守护行动”,即:65岁及以上签约人群,每年开展健康体检与健康管理;70岁及以上签约人群,推动以家庭为单位签约,引导子女查询父母健康体检报告(或评估报告),关注父母健康状况,形成家庭健康联动效应;80岁及以上签约人群,每年开展1次面对面健康随访,提供用药指导、居家护理等服务。

聚焦“一小”。建成一批社区儿童早期发展基地,全面落实疫苗接种、儿童眼保健、发育评估和科学育儿指导服务。开展社区儿科能力培训,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儿科诊疗服务全覆盖。

二、聚焦医防融合,人人拥有“健康管家”

建立一份电子健康档案。为签约65岁及以上老年人按年度出具一份健康评估报告,推动运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为签约居民开展“健康画像”服务。

至少推送12次健康科普。通过短信、微信、APP等多种渠道,为签约居民主动推送运动健身、饮食营养和体重管理等个性化健康指导和健康科普,每年不少于12次。

三、聚焦全专结合,家庭医生“精准施治”

强化综合诊疗。推广社区161种西医诊疗病种应用,新建40家标准化社区门诊手术室,推广清创缝合、表浅脓肿切开引流、拔甲术等适宜技术。落实长处方、延伸处方等举措,持续加强社区药品配备。新建40家社区护理中心与10家社区康复中心。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精神科或开展心理咨询服务。

做好转诊衔接。为签约居民预约提前5天,或开诊前2天的二、三级医院门诊号源。二、三级医院为经社区转诊签约居民提供“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服务。家庭医生主动调阅签约居民在二、三级医院诊疗信息,对接提供社区住院、疾病随访、家庭病床等接续服务。

四、聚焦体重管理,科学重塑“健康体魄”

推进“智慧健康驿站”功能升级。打造一批“智慧化体重管理驿站”提供体重体脂测量、生活方式自评、体质测量解读等服务

开展社区体重管理。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体重管理门诊,或提供体重评估、合理膳食、科学运动、中医管理等多种形式的体重管理服务,达到控制体重、促进主动健康的目标。

五、聚焦功能社区,健康服务“触手可及”

开展“五进”行动。推动签约服务“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养老托育机构”,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家庭医生团队,每月开展一次“五进”行动,引导有需求的在职、在校等功能社区人群签约家庭医生。鼓励在功能社区设置家庭医生工作室、医疗服务站点。

实行“三一”服务。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合“五进”行动,主动向功能社区人群提供“一场健康知识宣教、一次健康管理咨询、一次中医适宜技术体验”等服务。探索将企事业内设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纳入家庭医生团队,打造以“功能社区”健康服务为特色的家庭医生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