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黑龙江省疾控中心最新发布!

时间:2025-05-04 21:42:00

随着五月气温逐渐回暖,各类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活跃,同时人员流动频繁,部分传染病进入高发期。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特此提醒广大居民,重点关注麻疹、风疹、手足口病、细菌性痢疾、肾综合征出血热等疾病,做好预防措施,守护身体健康。


1.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感染后会出现高热、咳嗽、流涕、眼结膜炎等症状,典型麻疹口腔内可见麻疹黏膜斑,随后全身出现红色斑丘疹。严重者可能并发肺炎、脑炎等,甚至危及生命。


预防措施: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手段;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需前往,建议佩戴口罩;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不用脏手触摸口鼻眼。


2.风疹


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症状相对较轻,表现为低热、头痛、乏力、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随后出现皮疹。孕妇感染风疹病毒危害极大,可能导致胎儿发育异常,如先天性心脏病、白内障、耳聋等,甚至引起流产、早产、死胎。


预防措施:适龄儿童应及时接种风疹疫苗;育龄期女性在备孕前可进行风疹抗体检测,若抗体水平不足,建议接种疫苗;减少与风疹患者的接触,注意个人防护。


3.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主要症状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斑丘疹、疱疹,部分患儿伴有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预防措施:适龄儿童及时接种EV71疫苗;儿童的玩具、餐具等物品应定期清洗消毒;教导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外出后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避免儿童与患者密切接触;托幼机构要做好晨午检和因病缺勤追踪,发现患儿及时隔离治疗,定期对教室、宿舍等场所进行消毒。


4.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和水源传播。感染后会出现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和中毒性脑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生命。


预防措施: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变质食物,不喝生水;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食物应煮熟煮透,尽量少吃凉拌菜;对患者的粪便等排泄物进行规范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5.肾综合征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由汉坦病毒引起,鼠类是主要传染源,可通过接触感染鼠的排泄物、分泌物,或被带病毒的蚊虫叮咬等途径传播。患者会出现发热、出血倾向及肾脏损害等症状,严重者可因休克、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预防措施:做好防鼠灭鼠工作,堵塞鼠洞,保管好粮食、食物,避免被老鼠污染;避免在野外坐卧,避免直接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在高发地区,可接种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进行预防;从事野外作业等高危人群要加强个人防护,如穿长袖衣裤,扎紧裤脚、袖口等。


6.森林脑炎


森林脑炎是由森林脑炎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蜱虫为主要传播媒介,多发生于森林地区。感染后主要症状为突发高热、头痛、意识障碍、颈肩部及肢体肌肉瘫痪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预防措施:进入林区务必做好防护,穿长袖衣物、扎紧袖口裤脚,喷涂驱蚊剂;定期检查身体,及时发现蜱虫并规范处理;提前接种森林脑炎疫苗,降低感染风险。若出现上述症状,需立即就医,早诊断早治疗。


7.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性极强,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儿童和青少年多见。发病初期常出现发热、乏力等症状,随后皮肤分批出现斑疹、丘疹、水疱,伴有明显瘙痒,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以胸、腹、背和头面部为主。


预防措施:预防水痘,可接种水痘疫苗,这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晒衣被;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必要时佩戴口罩;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隔离治疗,防止传染他人。


温馨提示


五月是户外活动的好时节,但在享受美好时光的同时,千万不要忽视传染病预防。如出现发热、皮疹、腹泻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旅行史、接触史等情况。日常坚持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充足睡眠、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自身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科学预防传染病,健康快乐度过五月!



来源: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