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上周宣布撤销拜登政府时期出台的《人工智能扩散规则》,同时宣布将采取“额外措施”加强全球半导体出口管制。
近日,围绕美国对华芯片管制究竟“需不需要、有没有用”这个问题,美国前代理助理国务卿董云裳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发言值得一拆。
很明显中国的治理体系和美国不同。他们有自己的社会管理的方式,他们认为这符合本国治理国家的模式。美国当然并不希望中国用他们的方式来管理美国,但我也不认为双方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意味着中国会把他们的意识形态强加给美国或其他国家。所以我认为这是个错误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它过度渲染了风险,也导致美国付出大量资源和代价,而且这些付出很可能不会得到回报。
白话拆解:以意识形态为标准给人工智能发展划界纯属“庸人自扰”
纵观历史,从二战后的马歇尔计划到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从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到美国国际开发署,再到脸书、推特(现X平台)等社交媒体平台在2010年爆发的中东和北非剧变中的表现,哪个国家更擅长和积极进行所谓“意识形态”输出,不言自明。
中国在2024年发布的《人工智能能力建设普惠计划》当中有这样的表述:“中方愿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共同开展人工智能语料建设,采取积极举措消除种族、算法、文化歧视等,致力于维护并促进语言和文明多样性。”
相较之下,美国一些人视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如洪水猛兽,无非是既得利益者的抱残守缺之念。
我们所采取的(限制措施),实际上极大地激励了中国活跃的创新生态系统,促使他们想尽办法突破这些限制的束缚。他们正在非常努力地推进自主创新。比尔·盖茨和像英伟达的黄仁勋这样的企业高管都说过,中国会在没有我们的情况下继续前进。我们的做法极大地推动他们通过创新生态去发展各种技术。DeepSeek这个例子就证明了这一点,在其他领域也一样。这些限制措施并没有阻止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迎头赶上。
白话拆解:用脱钩断链打压中国发展只会“事与愿违”
美国试图用“卡脖子”的方式延缓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但客观上却加快了中国自主技术发展的进程,进而增强了中国相关产业的韧性和内生动力,形成了一种“压迫促成长”的博弈关系。
最应景的例证莫过于华为自主研发的昇腾系列芯片甚至倒逼白宫出台“反向禁令”要求全球禁用。这种永远看不得别人比自己强的老大心态,是霸道而非王道。
把中国视作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最大威胁”,是对我们真正应该关注方向的错误定位。我们应该关注的是让所有人都能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来造福人类,并确保它的安全性。中国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们必须与中国合作。更何况全世界顶尖的人工智能科学家中,大约有三分之一是中国人。所以我们不能用美国“独步天下”的思维来看待这个问题,因为事实不会按照这种思路发展。
白话拆解:美国在高科技赛道上追求对华绝对优势是“自不量力”
恰好在整整十天前,Open 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微软首席执行官布拉德·史密斯、AMD首席执行官苏姿丰等多位美国科技企业高管出席国会参议院听证会,都表示美国人工智能技术对中国没有“绝对优势”,双方甚至“势均力敌”。
而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美国领军企业掌门人认为,在广阔市场上公平竞争,才是人工智能技术生存与发展的正道。
人工智能是全人类智慧的结晶,创新开放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基因和底色。作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有赖于最广泛的参与,也应当服务于最广泛的市场。
用筑墙和拆桥的方式限制别国的发展,结果只会是作茧自缚、得不偿失。
来源丨总台环球资讯广播
编辑丨陈濛 杨楠
签审丨关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