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积极探索创新育人路径,提出“四链融通,多维共建”理念,打通校内校外实践,重塑课内课外训练,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形成了“学、研、训、赛、产”五环相扣的融合体系,构建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商科实践育人新生态。
融合产教资源要素
构筑全链条人才培养路径
学院面对数字化、全球化和产业升级的挑战,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实现教育、科技、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学、研、训、赛、产”五环相扣的融合体系,培养高水平“新商科”人才。强化师生共同体建设,制定“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完善“双导师制”,由导师从大一至大四全程连贯指导学生的认知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积极引导学生投身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和科研活动,实现全链条、精细化培养。
学院获批湖南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院系,探索和构建分类多元、科学有效的教育评价体系。把办公场地和实验室搭建成学习空间社区,承载师生导学、创业指导、读书沙龙、竞赛打磨、创意研讨、小型报告等功能,实现思想教育、专业指导、课外实践、文化熏陶等于一体的聚合育人效应。积极导入多种产业资源,携手用友新道、京东等知名企业,并充分调动广大校友资源,深入推进协同育人,为学生练就“真本事”提供便捷、丰富的学习和实践资源。与京东集团、百胜集团、德荣医疗集团、岳麓山大学科技城等众多知名企业或平台共建实践基地,打造“招、培、就”一体化人才培养联盟。学院每年邀请至少30位知名企业家和管理精英来校讲授前沿课程,为学生提供与行业精英面对面交流学习的机会。
重塑课内课外训练
提升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
学院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为工具,将知识教育、能力提升、素质塑造、思维拓展相结合,从教学维、方式维和发展维3个维度,构建集“课内+课外”于一体的实验、实训、实习、创新多层次的立体化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得到不间断系统实践训练。建立跨学科交叉课程,将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供应链管理等前沿技术融入商科教育,提升学生的数字化思维与复合型技能。推动理论教学与案例分析、商业模拟、企业实战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动“项目制教学”,组织学生参与企业科研、商业策划和运营管理实践,在真实商业环境中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设立“校友企业奖学金”和“创新创业基金”,激励学生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商业应用。
学院积极探索项目式、案例式、情境式等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搭建“新商科”实验中心,引入实验平台进行商业仿真模拟,完成市场预测、成本控制、风险评估等全流程实战训练,使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体验市场决策、供应链管理等场景,增强实践能力。与企业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产学研联合实验室,让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科研项目,推进创新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创新构建“学、研、训、赛、产”五环相扣的育人模式,有机融合知识传授、理论研究、技能训练、竞赛实践与成果转化,帮助学生在学科竞赛中磨砺专业技能,在调研实习中积累实践经验,在创业孵化中探索商业奥秘,在科研项目中孕育创新思维。将专业竞赛培训与指导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教学、竞赛实战、成果转化”全链条融合机制,持续提升学生创新能力。近5年,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39项,省部级奖项125项,其中包括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全国特等奖,以及“一带一路”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全国一等奖等荣誉。
强化校内校外联动
构建多维融合的创新体系
学院强化校内外联动,坚持将专业链与产业链和创新链衔接,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新商科”人才。推行“科研项目教学化”改革,建立科研成果向教学资源转化的长效机制。坚持将科研项目和调研成果融入课程设计,使教学内容紧跟学科前沿;把科研成果中的实验方法、数据分析等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学院获批湖南省全渠道商业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湖南省智慧物流与供应链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与京东物流共建湖南省电商物流与供应链创新创业教育基地;连续立项5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学院积极开展产学研一体化,持续服务地方经济。获批“数字流通智慧运营”湖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与湖南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等共建“湖南省中小企业研究中心”。瞄准湖南省先进制造业、乡村振兴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布局与机制问题,围绕学科方向打造一批高水平应用型科研成果。学院研究团队带领学生深入各地进行调研,形成“农产品降成本促流通”“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发展产业互联网”“未来产业体系建设”等系列报告和建言。
未来,学院将深入贯彻教育、科技与人才协同推进的战略部署,致力完善体制机制,优化育人体系,拓展培养路径,持续推动“新商科”建设向纵深发展,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作者:杨鹏 梁辉煌 曾理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