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街与果园路交叉口南行100米机动车道东侧路面不平,快来看看。”
“您反映的问题已受理,感谢您的参与。”
近日,市民王先生看到城市路面出现问题,及时通过“数字城管市民服务”小程序反馈,工作人员对信息核查后派单至市城管执法局市政工程管护中心。4月11日,该中心机械设备所组织施工及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核实并制定维修方案,连夜对破损下沉路面进行拆除施工,并重新铺筑沥青混凝土,将道路恢复平整,确保道路畅通和行人的通行安全。
市民发现问题主动上报,城市管理部门积极解决,类似这样指尖上的互动,每天都会出现在“数字城管市民服务”小程序上。除此之外,信息采集监督员、AI城管等也协同发力,让城市管理更加高效有序。
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城市治理
为营造“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共建共治共享良好氛围,4月7日,邯郸市城管执法局发布公告,鼓励市民群众通过微信小程序发现上报身边问题。“数字城管市民服务”小程序面向市民开放,收集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城市管理问题,将市民参与机制深度融入管理流程,让广大市民成为城市管理工作的信息员、监督员、劝导员。

城市管理AI智能指挥中心。
公告称,市民可通过微信搜索“邯郸市数字化城管市民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关注后,点击微信公众号右下角“我来参与-问题上报”,进入“数字城管市民服务”小程序。认证并完成微信绑定后,进入“数字城管市民服务”微信小程序选择“问题上报”模块,进行问题上报。
上报指南提示,市民上报内容应详细准确,便于工作人员快速掌握地址和详情,尽快派往相关处置单位。市民添加照片时也应注意上传远景、近景至少各一张照片。地址应精确到位,如XX街XX路交叉口东(南西北)行XX米路东(南西北),是否为公园、停车场内。
市民反映的问题应为城市管理领域的问题,共包括7大类23小类问题,可涉及井盖破损、缺失;路灯不亮;道路破损、坑洼;行道树及绿植缺株、枯死或倒伏;绿地护栏及其他绿化设施破损或缺失;垃圾箱破损;户外广告、门头牌匾破损、字体不全、亮化显示不全;公共停车场公示牌等设施破损等。
上报问题范围为丛台区、邯山区、复兴区、经开区城市建成区内的公共区域。具体范围为:东至107国道、西至南水北调主干渠、北至青兰高速公路、南至邯济铁路围合的区域。该范围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幼儿园)、医院、市场、景区、居民小区、商超、城中村、工地、闲置土地等内部管理区域的相关问题由产权单位或管理单位自行管理,不纳入上报问题范围。
据悉,为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早在2023年6月,市城管执法局面向干部职工启用了城管微信“随手拍”。开展以来,日均参与500人次左右,广大城管干部职工利用业余时间,深入街头巷尾、公园广场等,排查卫生死角、绿化缺株断垄、市政设施破损等问题,第一时间上传交办解决。迄今为止,共发现并解决各类城市问题185473个,群众的“身边事、操心事、烦心事”得到了及时解决。本次小程序向市民开放,城市管理更进一步,为城市补充治理新增量,生动诠释“人民城市人民建”的治理智慧。
记者发现,除了可以进行问题上报,“数字城管市民服务”小程序也涵盖便民服务,比如输入公园就可以查找到附近公园及口袋公园的数量位置,方便了百姓生活。
信息采集监督员持续发力
“一场大风过后,通信线缆松动,抓紧上报问题;网格区域内一处井盖不牢固,导致路面不平整,需要修理;路面有垃圾,需要及时清理。”4月14日,信息采集监督员唐旭东沿着所辖网格区域逐个进行城市问题排查。工作近15年来,他靠脚力巡遍网格辖区。
丛台路以南、曙光街以西、人民路以北、中华大街以东范围内是唐旭东的网格辖区。可以说,信息采集监督员是城市管理的“眼睛”。他们在辖区内发现问题会及时上报到邯郸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在“信息采集-案件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置-处理反馈-核查结案-绩效评价”等闭环管理之后,城市管理问题解决在萌芽。
城市管理问题都是民生问题。城市公共区域的环境卫生、非机动车停放、店外经营、店招店牌、渣土扬尘、压占盲道、私搭乱建等问题都是老百姓密切关注的,信息采集监督员行走在大街小巷,每天的工作就是让城市更有序。
所有信息采集监督员采集到的信息,都会归集到邯郸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该平台投入运行以来,在建设和完善系统功能的同时,市城管执法局数字化中心依托城市运管服平台,持续优化城区网格责任划分边界和运行管理事项分类标准,增设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商业步行街、公园、广场、社区等十二个实地考察样本专题图层,拓展市、城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体系,逐步建立了干净、整洁、有序、群众满意的城市管理监督体系和安全、高效、健康的城市运行监测体系。
数字化赋能城市管理
街面上除了有信息采集监督员,更有“AI城管”上岗。
4月11日,1辆蓝白相间的AI智能信息采集车行驶在“辖区”内,这台采集车就是一名“AI城管”。9时2分,车内电子屏上出现红色识别框预警:便道上有一个商户占道经营。车顶摄像头抓拍后,系统自动判别生成案件:滏河大街与滏漳路交叉口东北角占道经营。
在城市管理AI智能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张海峰接收到AI智能信息采集车采集到的案件,进行甄别后,派单至邯山区二级指挥中心。邯山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快速处置,20分钟后,占道经营的商户已移走,道路正常通行。
据介绍,AI智能信息采集车全市有4台,每台每天巡查里程50余公里,采集的信息秒传后台。相比之下,人工每天巡查里程仅十几公里,且上报信息需拍照、定位、添加描述等,较为费时费力。
AI智能指挥系统以多角度采集信息为前端,以AI人工智能技术自动识别城市日常管理案件,通过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迅速交办责任部门解决整改,从而实现城市管理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交办、第一时间解决。
当前,我市正开展春季城乡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打造“最干净最整洁”城市环境,然而,城市治理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全体市民共同参与的“大合唱”,以市民共建共享的主人翁精神推动城市治理升级,才能让城市管理更加高效有序。
邯郸晚报记者曹楚琦 文/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