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赵黎浩
乒乓球在乒乓球奥运冠军和云南师范大学乒乓球爱好者之间打得有来有回,甚至马龙还被对手“扣杀”,不过他用“高吊球”接住,给观众带来精彩无比的友谊赛……
这是记者近日在云南师范大学与中国乒乓球队共同举行的“国球奥运冠军进校园”活动上看到的一幕,乒乓球奥运冠军马龙、许昕、刘诗雯和李晓霞携手走进校园,与青少年现场切磋球技、分享乒乓球故事,传递奥运精神与榜样力量。
活动当天,4名乒乓球奥运冠军走进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西南联大旧址和云南师范大学,与师生交流互动,感受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精神,传递国乒“永不言弃”的拼搏精神。
“今天的对手准备很充分,和我们互动的时候,我们也以同样的这种态度去回报他们,这也是对于对手的一种尊重。”马龙接受采访时说。
谈及体育精神,22年运动生涯当中共获得19次世界冠军的李晓霞用“蜗牛”来解释。“它有自己坚强的毅力、永远不服输的精神,一个小雨点可能会把它打回到起点,但是它依然能够一步一步往上爬,最终爬到金字塔尖。所以我觉得蜗牛的精神就是体育的精神,永不言败,勇往直前。”李晓霞说。
“奥运冠军赢在平时,不是在赛场。”面对提问,国际乒联运动员委员会主席刘诗雯说,“大家看到我们的时候基本都是在赛场或者是夺冠的那一瞬间,其实我们更多的是日复一日的训练,一点点打磨细节,不断完善自己,当积累到足够强大的时候,才有可能迸发出想不到的潜能。”
对于球迷称自己为“大蟒”,许昕猜测可能跟自己的打法风格有关,“蟒蛇最大的特点是,一旦它的目标出现了,它就锁定目标,不会让这个目标跑走。我的打法更多的时候也是和对手纠缠,纠缠到最后,对手可能心里的压力非常大,或者破防了,我就有机会了。”许昕说,创新、智慧、聪明是非常重要的,每个人都可以挖掘出自己的一些特点。
今年即将年满37岁的马龙并不回避自己的年龄,“詹姆斯、C罗、梅西他们这个年龄依然在各个领域都能保持这么高的水平,大家对于训练更加科学,同时对于体能康复更加全面。到30岁以后,人体机能就会慢慢下降,但是可以通过不断的身体训练以及康复,让这种下降变得迟缓,我觉得这是可以做到的。”马龙说,自己依然愿意为了争取胜利而全力以赴。
面对现场球迷们如何应对打球紧张的疑问,奥运冠军们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摆脱紧张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平时训练多练习抗压,等到你真正在比赛中发挥好了以后,有信心的时候,紧张感慢慢也会消失。”马龙说罢,许昕接过话茬,“为什么要多练?就是现在摆张台子,我跟你(球迷)打我就觉得我不紧张,是因为我练得多,(当你)水平比他高,你就不紧张。”
现场参与活动的一名同学在接受采访时说:“乒乓球运动是一个载体,面对面聆听奥运冠军的故事,收到他们的鼓励话语,观看他们现场打球,这些瞬间都让我们感动。奥运冠军在他们职业生涯中体现出来的拼搏精神,是我们最应该学习的。”丰富的活动让云南青少年学子充分感受了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与魅力,他们将在冠军精神的激励下,热爱体育、热爱生活、勇敢逐梦。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