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桐皮,在临床上使用频率算是比较冷门的一味中药。最早记载在10世纪初的《海药本草》,又名钉桐皮、古桐皮、丁皮(《药材资料汇编》)、刺桐皮(《中药材手册》)。
植物形态

网络图
高大乔木。树皮灰棕色,枝淡黄色至土黄色,密生灰色茸毛,具黑色圆锥状刺。3出复叶,互生或簇生于枝顶;小叶阔卵形至斜方状卵形,全缘。总状花序,生有茸毛;萼佛焰状;花冠呈蝶形,大红色,旗瓣倒卵状披针形,稍反曲,翼瓣和龙骨瓣近等长,短于萼;雄蕊10枚,两束。荚果串珠状,稍弯曲。
药材性状

网络图
板片状,两边略卷曲。外表面淡棕色,常有宽窄不等的纵凹纹,散布钉刺。钉刺长圆锥形,顶端锐尖,基部长圆形,纵向延长。内表面黄褐色,较平坦,有细密网纹。质硬而韧,断面裂片状,气微香,味稍苦或淡。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刺桐的树皮。
产地分布
生于山地疏林,也有栽培。分布于广西、广东、云南、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及贵州等地。
采收加工
初夏剥取有钉刺的树皮,晒干。
性味归经
性平,味苦、辛。归肝经、脾经。
功效与作用
祛风湿、通经络、止痛。属祛风湿药下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用法用量
用量10~20克,煎服;或浸酒。外用煎洗或研末调敷。用治风湿痹痛、腰膝疼痛;外用治疥癣、湿疹。
注意事项
血虚者不宜服。
临床应用
治中恶霍乱:
海桐皮煮汁服之。(《圣济总录》)
治小儿蛔虫病:
海桐皮1.5~3克。研粉开水冲服。(《广西本草选编》)
治肝硬化腹水:
鲜海桐皮30克。炖猪骨服。(《广西本草选编》)
治风虫牙痛:
海桐皮煎水漱之。(《圣惠方》)
治风癣有虫:
海桐皮、蛇床子等分。为末,以猪脂调搽之。(《如宜方》)
药材小故事
从前有一个老农,踏踏实实、安分守己,原本日子过得很不错。后来他沾染上了赌博,输得家徒四壁,妻儿也离开了他。由于没钱修缮,老房子又阴又潮,老农患上了风湿病,一到雨天就腿痛难忍。
时逢饥荒,老农手上没有粮食也没有积蓄,饿得头晕眼花。他不由得想起从前一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时光,悔不当初。他想赶快找到妻儿,求得他们的原谅。出于求生,他把屋旁的海桐树树皮扒下来充饥。老农吃了树皮,恢复了一点点力气。好在这一带海桐树很多,老农就这样靠海桐树皮撑了几天。妻子最终还是不放心他,偷偷带了些饭食回来。老农见到了妻子,喜出望外,与妻子紧紧拥抱在一起。这时他才发觉,自己的风湿腿疼已经减轻了大半。难道海桐树皮可以治风湿腿?刚好村里的员外也有风湿,于是,老农将自己的经历告诉了员外,员外一试,果然也大有起色。后来,只要遇到得风湿的人,老农就把海桐树皮的故事告诉他们,于是,海桐皮治风湿就这样被传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