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常识>

原来冬至要吃饺子 ,习俗的原因你一定要知道

时间:2023-04-03 21:29:14

今天‬冬至‬,朋友圈里‬到处都在‬晒‬饺子‬!酸菜馅‬的‬,韭菜馅的‬,角‬瓜‬馅‬的‬……就连‬刚刚‬不发烧的‬我‬还‬带病‬包‬了‬几个‬饺子‬!


按照习俗‬,冬至‬这天‬大家‬都要‬吃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说冬至吃了饺子,就冻不掉耳朵了!


据说这种习俗,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而留下的。


张仲景是南阳西鄂人,他著有‬《伤寒杂病论》,可谓是集医家之大成,而祛寒娇耳汤则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


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来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


在他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的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


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娇耳”汤以医治冻疮。


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


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人们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原来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当日“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