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常识>

自驾游一日游景点推荐 ——响泉村

时间:2024-12-17 10:36:23


响泉村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南部山区,距离博山大约十公里,交通非常方便,从博山坐六十八路公交车到响泉村,自驾游沿着051县道往南,这里也是山区一条旅游线路,沿途旅游景点有尖堌堆、南沙井、南屏石城、五凤山、金牛山、五阳山、五阳湖、盆泉大寨小寨青龙山等旅游景点。


响泉村为山东省传统村落,地处杨峪岭之阳,坐落寨顶山、文山、武山之间的山峪中,形似葫芦。东与上、下焦村相接,西北与莱芜区为邻。因村西山岩处有一山洞,洞中有泉水涌出,雨季来临泉水喷涌水流下注,声如洪钟,故泉名为响泉,村名因泉名而得。



响泉村在两山夹峪之间,村里房子大部分都建造在山坡上,今天正好八一建军节,看到村里有锣鼓队,以为在演出节目,原来是对越自卫反击战参战老兵之家今天聚会,搞庆祝活动,这里成为一处爱国教育基地。



该村以古闻名于世,当初村里种树时以北斗七星布局栽种,每棵树以北斗七星名字命名,到现在有几百年历史,形态奇异,一株古槐位于关帝庙前,树干直径约1米,现已中空,仅有半圈树皮,树高7米左右。虽然树心已枯,周围仅存一层厚厚的树皮,但仍然枝繁叶茂,树荫浓密,表现出不屈的生命力。另两株古槐在关帝庙北的大街北侧。据说三株古槐树龄都在600年以上。村里有三种知名古树:古流苏、古奇柳、古国槐;有四古景观:古树、古宅、古刹、古长城,外加古泉、古洞。历经沧桑的古树,保留至今,实属不易。


这就是响泉,边上石碑流苏晴雪,两棵流苏树就生长在响泉山崖边上,树龄约600余年,苍干虬枝,冠盖老洞上方。每年的四五月间,花开繁盛,如云似雪,香飘四野,流苏花瓣纤细,洁白无瑕,清丽可人。流苏树花冠白色又叫“四月雪”,像个倒挂的小伞,又像古代仕女服饰的流苏,因此而得名。花开时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赏花,是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据村碑记载,响泉村古建筑群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这是毛家大院明清古民居,毛家大院在响泉是最好的一处古院落,现在大门楼已经倒塌,影壁墙上的福字依稀可辨,村里的人说文革中福字被破坏了。山墙边上有一处古井,井口是一方形青石雕凿而成,现在仍然在使用,这是一处四合院,院内有二层小楼,2018年8月被评为山东省第五批传统村落。



村中关帝庙位于响泉村南北大街拐角处,这里曾是全村的中心位置,庙院坐北朝南,庙门位于小院西南,门前三级台阶,门东侧有一石雕影壁,中间是一整块青石板,上雕一麒麟,四周有祥云图案,形象逼真。有石雕楷书对联:“志在春秋心在汉;心同日月义同天”。


整座影壁坐在一浮雕石桌上,上面有一长条石雕成的石檐,呈筒瓦型,院内小庙供奉关公像,庙院西侧建有一座二层小楼,在小楼的南墙腰线下嵌有石碑两通,一通为乾隆十二年(1747)三月所立,另一通是光绪二十三年(1897)的重修碑,此庙宇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曾做过门市部,现庙门东侧的门垛上“响泉综合门市部”的字迹还清晰可辨。



顺着村里小路西行,有一条朝南小径,朝金洞就在小南峪半山腰的石崖下,崖顶上草木茂盛,朝金洞有东西并列的两个洞口。西面的洞口宽约30米,高约6米,洞深30多米。能能容纳几百人,里面非常凉爽。



洞内有一扇形石坡,坡面呈鱼鳞状,由流水长年沉积而成,洞内有滴水形成的钟乳石,洞西面靠近石壁有一石形似石磨,中间一石敲击时会发出咚咚的响声,村人称为石鼓。在洞口处有3座小庙,正中一座是观音庙,乃清初所建,观音庙后偏东是吕祖庙。


观音庙东面有石碑四块,最南面的石碑是乾隆年间所立,还有道光,民国时期重修时所立。文革时期被破坏,现在又拼接起来了,记载着历史沧桑变迁,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旅游业的兴起,许多游客都来到这个世外桃源般的村落参观游览。



顺着小路走到山顶,看到有一石碑,刻着官树三株,道光二十四年响泉庄,边上还有记载官树三株的来历,当年这里是齐长城一处隘口,村里的四颗古槐和这里三颗古槐形成北斗七星树,成为一处路标,顺着这北斗七星树就能找到这处隘口。



这就是齐长城遗址,西面悬崖下面就是莱芜,山下是滨莱高速公路,北面就是青石关,这十几里齐长城遗址保存的比较好,成为齐鲁天然边界。



这山上长满了黄花菜,漫山遍野金黄一片,这种金灿灿的美,真是令人赏心悦目,也让人心中顿生感慨万千。来这里旅游可以直接采摘,古人对黄花菜的赞美:“谁说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是金针”。响泉村这个古老的村落正在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这里山青水秀风景优美,植被茂盛空气清新,气候凉爽泉水叮咚,真是一处休闲避暑游玩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