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患排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场所环境安全
火灾安全检查,包括电气线路、燃气管道、易燃物品的存放等,确保消防设施的有效性和消防通道的畅通。
水电安全检查,检查用电设备和电线电路是否完好,是否存在漏电、过载等情况,同时检查水管、热水器等水电设施是否存在泄漏、积水等问题。
环境卫生检查,排查卫生死角、垃圾分类、卫生设施是否完善等问题,以保障环境的清洁和人员的健康。
安全设备设施
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检查建筑物内的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是否畅通,并确保疏散指示标识的清晰可见。
防护设备,如头盔、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并保证其完好并得到正确使用。
报警器和监控设备,检查其功能是否正常,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
工作安全操作规程
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并进行层层落实和监督。
操作规程和安全教育培训,确保员工掌握正确的操作规程,进行定期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危险品管理,对于涉及危险品的行业,要建立相应的危险品管理制度,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防护设备。
安全生产记录和应急预案
安全隐患记录,及时记录发现的安全隐患,并制定整改措施和时间表。
应急预案,建立完备的应急预案,包含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理流程和应对措施,提高应急响应的效率和准确性。
其他方面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程标准的贯彻执行情况。
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及落实情况。
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缴纳等政策的执行情况。
事故报告、处理及对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情况。
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和危险物品的存储容器、运输工具的完好状况及检测检验情况。
对存在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以及重点环节、部位重大危险源普查建档、风险辨识、监控预警制度的建设及措施落实情况。
重大危险源普查、登记、建档、申报和监督管理情况。
安全基础工作及教育培训情况,特别是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和生产一线职工(包括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情况,以及劳动组织、用工等情况。
应急预案制定、演练和应急救援物资、设备配备及维护。
通过这些内容的隐患排查,可以全面系统地识别和管理生产经营场所中的安全风险,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不安全因素,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