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在以下情况下算立案了:
法院正式受理案件
人民法院、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正式受理了案件,并决定进行侦查或审判,这被视为立案。
民事立案条件
原告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且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
被告明确;
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具体;
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且受理法院对案件有管辖权。
刑事立案条件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
受理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材料,或自诉人起诉的材料;
在各自管辖范围内,经审查决定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审判。
行政立案条件
原告是行政行为的相对人及其他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被告明确;
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具体;
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且受理法院对案件有管辖权。
法院通知立案
起诉后,法院给出立案通知,这就算立案了。
对于民事案件,法院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在七日内作出不予受理的裁定书。
对于行政案件,法院在接到起诉状后,若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起诉条件,则接收起诉状并出具书面凭证,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对于刑事自诉,法院在收到自诉状次日起十五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申诉立案
人民法院对申诉人的申诉进行审查后,认为其申诉符合法定条件,决定重新审理,这也被视为立案。
查询立案信息
当事人可以通过最高法院的诉讼服务网站查询案件是否已经立案,包括法院、法官、立案时间等信息。
总结:
法院在正式受理案件、符合民事、刑事或行政案件的立案条件,并发出立案通知后,即算立案。当事人可以通过法院通知或在线查询等方式确认案件是否已被立案。